会员服务| 客服热线:0527-83091818

危机中必然孕育生机

   2017-12-17 856
核心提示:又是一年将尽时,回首看花觅生机。即将过去的2017年,鲜花产业恰逢升级节点,新老时代交替产生出巨大的碰撞与火花,设施升级、品种升级、技术升级、消费升级一系列的升级中,难免出现人和物的淘汰,难免遇到各种新旧问题和危机,但创新与改革是行业发展的源动力,危机中必然孕育生
又是一年将尽时,回首看花觅生机。即将过去的2017年,鲜花产业恰逢升级节点,新老时代交替产生出巨大的碰撞与火花,设施升级、品种升级、技术升级、消费升级……一系列的升级中,难免出现人和物的淘汰,难免遇到各种新旧问题和危机,但创新与改革是行业发展的源动力,危机中必然孕育生机。

升级节点埋下阶段性产能过剩危机
在“提质增效”形成共识之后,鲜花行业在过去几年里及时调头,不再一味盲目扩充生产面积,而是着力于改善生产设施、鼓励技术创新,努力提高高品质产品比例。然而,由于现阶段鲜花生产主体仍是农户,这一目标的实施推进过程缓慢。
2017年,高品质消费需求持续呈现猛增态势,带动鲜切花生产扩容的诱因是鲜花电商的迅猛发展,快速形成消费倒逼生产前端的窘迫局面,品质升级的前提是设施升级,因此行业内一片鲜花生产设施升级的呼声。国内最大鲜切花主产区云南率先扩展花卉园区建设,红河地区的弥勒、泸西等地,鲜花生产规模以万亩为单位快速增加。政府主导的园区推进可谓大刀阔斧,同时,农户自发的生产扩容犹如星星之火。
供求是否失衡,鲜切花市场价格是最好的衡量标准。2017年,在鲜花日常消费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各主流品种的平均花价却乏善可陈,甚至远低于2016年预期,原因不言而喻。绣球、洋桔梗、小菊等主流产品的产销规模成倍数递增,在原有产能未被替代的情况下,新项目上马和无法调控的生产主体,使得鲜切花生产埋下阶段性过剩危机。浪尖上的鲜花电商究竟想干什么?
在过去的两三年里,鲜花电商吸引了全行业目光,他们处于新时代的潮头浪尖。2017年,不论是着力于B2B、还是B2C的鲜花电商企业,无一例外都在努力做出改变。快速收购、加强区域合作、开展实体花店连锁、B2B与B2C业务融合、增加盆栽业务、甚至涉足鲜花产品生产……似乎每个地方都有鲜花电商“意气风发”的身影,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或许一开始,鲜花电商企业只是想好好卖花,卖着卖着发现鲜花产业链貌似问题很多,为了使自身具备更强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尝试努力解决行业的一个个瓶颈,却无法避免地陷入一个又一个新的泥沼。用“乱了方寸”来形容眼下大多数鲜花电商的处境或许更为贴切,我们当然希望鲜花电商带来的资本和市场能更快速有效地解决行业弊端,更希望有优秀的企业能坚持坚守到成功。
与鲜花电商企业苦寻新突破一样,一些危机感十足的传统批发商也在探索新型业务:采购平台建设、客户服务系统完善、试水鲜花包月业务等,在确保鲜花产品为核心且掌握货源优势的前提下,传统批发领域的探索者们都取得了比预期好很多的收获。

进口花持续增量新品推广遇阻
虽然目前海关统计数据还没有出炉,但2017年进口鲜花量保持增长已成定局。从节日用量为主到日常消费订单的形成,进口鲜花的品质、品种优势已经得到零售端的一致认可。与过去北、上、广三地市场集散不同,2017年,昆明、成都、杭州等多地开始拓展一级渠道。为了降低进货成本和保证货源,进口贸易商采取联合模式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这种形式也将在未来更大程度地打开进口鲜花市场。
花卉消费的增长伴随着消费者对花卉认知的提升,在进口花品质和品种优势面前,国产鲜花如何自处是个难题。与进口花持续增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国内鲜花生产端新品种不断遭遇非法扩繁,政府和市场监管缺失明显,切花月季、切花菊等主要产品遭遇大量品种流失,在国际大多数知名育种企业集体撤出中国市场后,再次尝试的企业又遭遇如此尴尬,维权难、监管难———很多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又再谈,但当中国鲜花行业成为国际鲜花新品禁区的时候,我们又何谈产业可持续的明天!
一篇专稿难以尽述鲜花行业的2017,第三方物流的介入将使一直为行业所诟病的物流问题得到较大改善、进口种球种苗税收问题直接影响2018年度球根类切花产销……处于产业升级节点时期,维护鲜花行业健康稳定是每一个从业者的责任。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里,中国鲜花行业从业者们充满活力,他们努力更新着品种、产品、销售方式、包装物流……每一个改变都是一缕生机,最终会形成合力推进鲜花产业升级!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园林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