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沭阳县水景园艺场

花叶芦竹,金边麦冬,香蒲,荷花,美人蕉,鸢尾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
  • 联系人:张孝军
  • 电话:13326131166
  • 邮件:1486592290@qq.com
  • 手机:13326131166
  • 传真:0527-83383188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水景资讯 > 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
水景资讯
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
发布时间:2014-05-31        浏览次数:457        返回列表
 1、水质状况
水作为园林要素之一,其作用不可替换。“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秀”,假如水质变差,其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由于城市的扩张,人口的急剧增加,引起了一系列的题目,如:水体的环境容量和生态载力不堪重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公园、居住区等的水体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据统计,我国90%以上公园的水体,其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和非离子氨等指标,大多已超过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四类标准。而在上海某些居住小区的水体缺乏循环,成为了一潭死水,富营养化程度非常严重。水体的结构和功能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水体的美学价值损害。人们“诗意的栖居”的梦想就很难达到。为此,在当今水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很多专家都纷纷开展研究,以求找到有效的治理对策。
 
2、治理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由于在很小的范围内堆山,叠石,凿池,很少受外界干扰,因而其水体经自身的净化就可保持水体的洁净。但因现代产业的发展和密集的人口聚居方式出现,现代的水景园融汇了中西方文化,水面开阔、景观设置夸大点睛之笔,更注重亲水理念,再加上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水体中农药、化肥聚积,氮、磷等污染物超标,已严重影响水体业的生态平衡。很多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水体由清变绿,由绿变黄,由黄变褐,甚至产生异味。所以现在很多景观水在造池理水前就考虑水质净化方案。
 
2.1、营养盐控制
控制水体营养盐浓度是传统的富营养化防治措施,它基于限制因子原理,以实验室藻类生长瓶法测为依据,对于外源性污染采取截污、污水改道、污水除磷,对于内源性污染采取了清淤挖泥、营养盐钝化、底层暴气、稀释冲洗、调节湖水氮磷比、覆盖底部沉积物以及絮凝沉降等一系列措施。不少通过控制氮和磷来防治富营养化的实践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果,这只能说明不能仅仅靠控制营养盐来防治湖泊富营养化,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控制营养。
 
2.2、直接除藻
用化学药品(如硫酸铜和其他除藻剂)可快速杀死藻类,但死亡藻类所产生二次污染及化学药品的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较大,且剂量难以把握,风险较大,若长期使用低浓度的化学药物会使藻类产生抗药性,因此,不适宜在景观水体中使用,只能作为应急措施。
 
2.3、生物调控
生物调控是作为营养盐控制的一种替换技术,通过良种选育、杂交育种,应用遗传与基因工程技术,创造出转化效率高、能适应外界环境的优良物种,达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通常用于减少藻类生物量,保持水质清澈并进步生物多样性。主要是采用鱼类种群的下行调控。如增加食鱼性鱼类、减少食浮游动物、增加食底栖鱼类等,以保证有充分的浮游动物等来控制藻类;也有直接利用“食藻鱼”控制蓝藻水华。生物调控较典型的是用于小而浅的、相对封闭的湖泊系统,在浅水湖泊由于生物分布垂直空间差异较小,因而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些浮游植物控制效果较好。生物调控在欧洲得到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研究区域、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范围的不同,往往难得到一致的结论与结果。因此,生物调控作为治理工具的有效性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很多成功的实例往往是短期的,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2.4、EWT治理模式
水质题目是水生态题目,生态题目应该用生态方法来解决。要获取稳定的健康的自然水环境,只有修复已退化的水生态系统。生态恢复已成为全球淡水生态系统研究的前瞻性研究领域,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不仅是湖泊富营养化综合治理的目标,而且也是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重要手段。生态工程被以为是生态恢复的最佳工具,业已证实,用生态工程可以改善富营养化湖泊的局部水质、修复局部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