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春回大地之时,在地中海沿岸地区的草丛中,角蜂眉兰就绽开了花蕾,将一朵朵奇特的小花展现在温暖的阳光下,静静地等待着自己的媒人——雄性胡蜂。
说来也真绝,角蜂眉兰圆滚滚、毛绒绒的唇瓣上,分布着棕色和黄色相间的花纹,酷似雌性角蜂的身躯,而伸向两侧的花瓣,则犹如展开的蜂翅。
十分凑巧,当角蜂眉兰开花时,也正是角蜂的羽化期。一些先于雌性个体来到世间的雄蜂,一旦在草丛中发现了被微风轻拂而摇曳的角蜂眉兰花朵,便误以为找到了“意中人”,于是就落在角蜂眉兰的唇瓣上,用腿抱住假配偶的“身躯”,企图与其交尾,但美梦落空后只好只身飞走,另寻佳偶。
就在雄角蜂一落一飞的短暂过程中,它的头部正好触到了角蜂眉兰唇瓣上方伸出的合蕊柱,兰花带有黏性物质的花粉块便粘在了雄蜂的头上。当这只求偶心切的角蜂再次上当受骗,企图与另一朵眉兰花故伎重演时,便充当了红娘角色,将头上粘着的花粉块准确无误地传给了新“骗子”的合蕊柱上的柱头穴,帮助角蜂眉兰完成了异花授粉过程。
在较早的研究者眼里,眉兰是靠花朵外观的拟态使传粉者上当的。随着生物化学、昆虫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科学家已证明:眉兰不仅靠外观的模拟,而且能释放出特殊的化学物质,模拟特定传粉者的生殖激素,使雄虫误以为是异性向它发出了求爱的信号,因此前来赴约而中了眉兰的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