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 客服热线:0527-83091818

鹿角蕨分株繁殖及上盆技术

   2014-08-11 1018
核心提示:鹿角蕨原产于澳大利亚东部波利尼西亚等热带地区,属于附生性观赏蕨。其叶十分酷似梅花鹿角,因此得名。鹿角蕨是一款很好的书房、客室、窗台的点缀之物,放了鹿角蕨的地方会显得自然景象更加浓厚。本文为您介绍鹿角蕨的分株繁殖及上盆技术

鹿角蕨原产于澳大利亚东部波利尼西亚等热带地区,属于附生性观赏蕨。其叶十分酷似梅花鹿角,因此得名。鹿角蕨是一款很好的书房、客室、窗台的点缀之物,放了鹿角蕨的地方会显得自然景象更加浓厚,不仅如此,鹿角蕨的管理养护也十分方便。目前在我国正处于开发利用阶段,其盆栽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鹿角蕨

 

下面为您介绍鹿角蕨的分株繁殖及上盆技术,对将要进行养殖鹿角蕨的朋友或许能起到一定的指导学习作用。

 

分株时间:早春二、三月份,土壤解冻后。

 

分株方法:把母株从花盆内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把盘结在一起的根系尽可能地分开,用锋利的小刀把它剖开成两株或两株以上,分出来的每一株都要带有相当的根系,并对其叶片进行适当地修剪,以利于成活。

 

装盆消毒:把分割下来的小株在百菌清1500倍液中浸泡五分钟后取出凉干,即可上盆。也可在上盆后马上用百菌清灌根。

       

分株后的管理:分株装盆后灌根或浇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损伤,吸水能力极弱,大约需要3~4周才能恢复萌发新根,因此,在分株后的3~4周内要节制浇水,以免烂根,但它的叶片的蒸腾没有受到影响,为了维持叶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给叶面喷雾1~3次。这段时间也不要浇肥。分株后,还要注意太阳光过强,要放在遮荫棚内养护。

 

鹿角蕨上盆技术: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质或者陶粒来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层基质,厚约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上盆用的基质可以用菜园土+炉渣按3:1的比例配制;或者草炭+珍珠岩+陶粒按2:2:1的比例配制;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园林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知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