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 客服热线:0527-83091818

如何评判城市绿化水平的高低

   2014-11-28 1191
核心提示:近年来,“大草坪”、“大树工程”、“名贵树木”逐渐成为了城市绿化中追求的“时髦”,更有一些地方的政府甚至把它作为“形象工程”,不惜花费巨额成本,一时间各城市间相互攀比。那么,我们应带如何评判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你呢?近日,一些专家自发组成一个讨论组,探讨新时代城市绿化标准。

近年来,“大草坪”、“大树工程”、“名贵树木”逐渐成为了城市绿化中追求的“时髦”,更有一些地方的政府甚至把它作为“形象工程”,不惜花费巨额成本,一时间各城市间相互攀比。那么,我们应带如何评判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你呢?近日,一些专家自发组成一个讨论组,探讨新时代城市绿化标准。   

 

专家刘强说道:草坪见效快,并具有开阔的视觉效果,用草坪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景观,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不能盲目地追求大草坪,“欧式大草坪”并非适合所有城市。   

 

许先升认为:前几年大江南北大小城市,都效仿国外,大片铺设草坪,而点缀的植物很少,虽然简洁,但欠丰富,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极其有限。据有关资料表明,草坪的养护费用是树木群落的3倍。特别是水,每平方米草坪“喝”一次水需要1.2吨。深圳每年用于维护公共绿地的水达350万立方米,等于两万人一年的生活用水。而中国本来许多城市就缺水,草坪的大量用水导致了市民与草坪争水喝的现状。就生态功能而言,树木优于草坪。高大树木吸附尘埃、吸收噪音和有毒气体的功能,比草坪高出34倍,其遮荫、防风、保持水土、增加空气湿度、炎夏降低周围温度等功能,更是草坪无法相比。因此我的观点是:在寸土寸金、人多地少的现代都市里,绿化要以种树为主,兼种草坪。草坪不可不建,但不可滥建。   

 

那么关于近两年流行的大树进城,专家又是怎么看的呢?

 

刘强进一步说道:“大树进城”始于上海。从1998年起,上海共向市内移植了胸径15厘米左右的乔木22种、5万多株。据上海方面介绍,移植这样的大树(严格地说是“大规格苗木”),比小树能提前15年成荫,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巨大。由于采取了挖大坑、带大土球、客土栽植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确保了移栽的成活率。另外,大树的来源,一部分是外省市林场及周边农村间伐的树木,还有来自上海的生产性苗圃,因此移植大树并没有破坏周边的生态。但此举一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却往往是“东效西颦”,2002年即见到报道:贵阳市大树移植死亡率超过70%。我认为,在移栽成活率有保障的前提下,从种植基地获取大树是一条捷径。现在的问题是:进城的大树,绝大多数是从农村挖来的,有些还是极其名贵的古木。长成一株大树需要几十、上百年时间,在它周围已逐渐形成了一个小生态环境,有许多依附它生长的植物、微生物、昆虫、动物等,在挖走这株大树的同时,也挖走了这一地区几十年、上百年的生态积累,严重破坏了原生地的生态环境,实为剜肉补疮。   

 

对于很多城市采用大量的“名贵”树种来提高绿化档次,专家徐先升发表了一下观点。   

 

其实城市绿化中,不一定非要名贵树种才能达到所要求的景观效果。植物本身具有区位特点,而乡土树种适应当地环境,生长良好,容易形成稳定的生态结构,并形成城市环境绿化的特色。因此,城市绿化应立足乡土树种的应用,适当采用一些在当地表现好的外来树种,创造一个生态健全、结构合理、物种多样、景观优美的绿化环境,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   

 

总之,我认为考核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不要以“大草坪”、“大树工程”、“名贵树木”的多少论优劣,而要以居住环境的好坏论长短,惟有如此,城市绿化才不会落入“形象工程”的误区,真正造福市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园林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知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