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 客服热线:0527-83091818

园林植物冻害成因及防护策略

   2016-01-03 2199
核心提示:近年来,我国气候变化异常,经常出现秋冬季降温下雪提前、春季返暖后温度陡降及持续低温天气,使园林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甚至死亡。为使植物安全越冬,防止和减少冻害,笔者
       近年来,我国气候变化异常,经常出现秋冬季降温下雪提前、春季返暖后温度陡降及持续低温天气,使园林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甚至死亡。为使植物安全越冬,防止和减少冻害,笔者根据多年对园林植物冻害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解决植物防冻、抗冻的方法,供读者参考。

 

低温冻害的表现

常见的低温冻害是指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后,植物体液结冰引起细胞间的水分结冰,致使水势下降,导致细胞内的水分向外渗透,细胞质浓度逐渐升高,细胞体积逐渐缩小,直至细胞和组织逐渐死亡的过程。这种冻害也称细胞外结冰伤害,其实质是细胞失水。植物受冻后叶片犹如烫伤,细胞失去膨胀,组织软化,叶色变褐,严重者干枯死亡。

 

受冻后不同部位的表现如下:

芽:花芽是抗寒能力较弱的器官,花芽冻害多发生在初春时期,顶花芽抗寒力较弱。

 

枝条:枝条冻伤处变褐后,从变褐部位以上的枝条逐渐干枯死亡,皮部裂开变褐脱落,但如果形成层未受冻则还可以恢复。特别是成熟不足的先端枝条对严寒敏感,常先发生冻害,轻者髓部变色,重者枝条脱水干缩甚至冻死。

 

主干:主干受冻后形成纵裂,一般称为“冻裂”,树皮成块状脱离木质部。

 

根颈和根系:根颈受冻后,树皮先变色干枯,皮层龟裂对植株危害大。根系较地上部分耐寒力差。根系受冻后,皮层与木质部分离。

 

叶片:一般叶片大而薄的植物容易受冻,叶片小,蜡质层厚的叶片抗冻能力稍强。叶片含水量高的、幼嫩的容易受冻,整个树冠中外层叶比内层叶容易受冻,风口叶比背风叶容易受冻。

 

冻害原因分析

抗冻性与树种有关 不同树种或同一种的不同品种其抗冻能力是不一样的,樟子松比油松抗冻,油松比马尾松抗冻;原产长江流域的梅品种比广东的黄梅抗寒。每种植物忍耐极限低温也不同,如桂花适宜25℃至33℃的温度下生长,不耐-15℃以下低温;当温度低于桂花耐受的最低温度时将受到冻害。

 

抗冻性与体内糖分有关 可溶性糖是植物抵御低温的重要保护性物质,能降低冰点,提高原生质的保护能力,保护蛋白质胶体不至于遇冷变性凝聚。因此,一些人也通过给植物补充蔗糖来提高植物抗冻能力,避免或减轻冻害的发生。

 

抗冻性与植物休眠程度有关 冻害的发生与树木的休眠和抗寒锻炼有关,一般处在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植株休眠愈深,抗寒力愈强。

 

抗冻性与植物树龄有关 小苗和大树的抗冻性是有区别的,树木的抗寒性及其应对环境胁迫能力都会随着树龄增长而增强。新栽的树或幼树因根系小而旺,易受冻害,而大树则相对抗寒。

 

抗冻性与温度的变化有关 一般经过低温锻炼,且最低温度及低温的持续时间在植物耐受范围内的植物不易受冻。如果降温幅度过大、超出树木耐极限的低温、低温持续时间长,升温幅度又过快,将会导致植物出现毁灭性的伤害。

 

抗冻性与种植土壤有关 种植在黏性土壤的树种较沙质土壤的树种抗寒,种植在质地肥沃土壤的树种较质地贫瘠土壤的树种耐寒。

 

抗冻性与体内是否有冰核细菌有关 冰核细菌会使树体的体液过早结冰,相对而言不耐低温,极易引起植物受冻。在自然界,由于植物表面存在一些冰核细菌,使水很快结冰。如果没有这种叶面细菌的存在,植物可以过冷到更低的温度才结冰,如玉米可以过冷到零下5℃,植株表面才结冰。

 

园林植物抗冻技术及措施

适地适树的种植原则 从冻害调查来看,受冻害死亡的树种几乎是外来树种或边缘树种。近年来,各地盲目追求异地风情、南树北移,大量引进外来树种或边缘树种,导致适应能力低,受冻害严重。选用乡土树种,是因为乡土树种有较好的遗传性和适应性,对低温表现良好的抵抗能力。使用乡土树种从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冻害造成的惨痛损失。

   

冻害的补救措施 针对受冻树木的恢复,建议对受损严重的枝条、叶片进行修剪,然后用肥料和调节剂全株调节促进树势恢复,具体做法为:全株喷水施叶面肥,根部促根和补肥,针对大规格苗木,还需结合促根和输液的处理方法,叶面喷肥输液是防冻和冻害恢复的关键措施。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园林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知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