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江苏省扬州市邗沟河与古运河交汇处,黄金坝闸前,“九闸同开、活水润城”工程启用,主城区内河湖全线贯通,呈现出一派清流奔涌、活水润城的水生态文明景象。
诗画扬州
“十二五”期间,扬州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通过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文化和经济协调多赢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为了让扬州人民有更多的幸福感、更多的获得感,2013年7月,扬州市委进一步完善“宜居、宜游、宜创”的城市功能,推动“就业、创业、置业”的有机融合。这一战略构想,现已成为扬州这座城市的自觉实践,并展现出新的成果: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GDP1934亿元,增长10.2%,增幅列全省第3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1.9亿元,增长13%,增幅列全省第4位。
扬州这个有2500年建城史的古城对市民的凝聚力、对创新创业者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给百姓带来的红利和福利有新的增加,扬州人民正分享着城市发展的生态之美、文化之美、文明之美。
“扬州是个好地方,绿化好环境好,生活在这里舒服!”王琪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9月28日,他一边驾驶出租车,一边向记者由衷夸赞家乡的生态之美。
从开邗沟到凿运河,自古以来,扬州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一部扬州的历史,就是一部因水而兴的发展史。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反复强调,传承城市绿色基因、彰显“绿杨城郭”城市特色,大力推进“秀美扬州”建设。
“治城先治水”,在前几年古运河综合整治、瘦西湖水环境治理等工程成功实施的基础上,这三年,扬州市委、市政府重点推进“不淹不涝”“清水活水”工程建设,此番“九闸同开、活水润城”工程,使大运河以西主城区90平方公里内总长140公里的35条河流实现了活水环绕,一举改变了部分河道水系断头、水质黑臭、遇大雨即涝等水生态难题,惠及百万市民。
“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清代诗人、文坛领袖王士祯如此诗赞其当年任官的扬州,“绿杨城郭”因此成为扬州的代名词。如今,“绿杨城郭”的生态理想已成为扬州人的自觉追求:从成为全国批拥有生态规划的城市之一,到为城市生态中心画“保护红线”,再到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扬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获得了国内外的普遍认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众多荣誉成为扬州的城市名片,也成为扬州市民的生态福利。
不久前,扬州印发了建设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对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明确的顶层设计和工作指南。今年该市规划了11个生态中心,开启新一轮“绿杨城郭新扬州三年行动计划”。其中蜀冈中西峰生态修复工程10月份开工建设,将使扬州唐城遗址所在地蜀冈与瘦西湖景区融为一体,形成“瞻望东西、纵贯南北”的自然生态,造就“江淮安澜、碧水清流、人水和谐、诗画扬州”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