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 客服热线:0527-83091818

贵州湿地保护 形势严峻

   2014-07-21 737
核心提示:为什么要保护湿地?什么是湿地呢?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作出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
     为什么要保护湿地?什么是湿地呢?

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作出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

作用:

(一)提供水源

(二)补充地下水

(三)调节流量,控制洪水

(四)保护堤岸,防风

(五)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

(六)保留营养物质

(七)防止盐水入侵

(八)提供可利用的资源 

(九)保持小气候:

(十)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十一)航运

(十二)旅游休闲

(十三)教育和科研价值
 

最近贵州省林业厅发布的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最新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13年10年来,贵州湿地面积“缩水”0.68万公顷,专家指出,人为因素是其中的主因。

截止到2012年底,贵州省湿地总面积为20.97万公顷,仅占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的0.39%,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仅为1.19%的湿地率也比全国的湿地率低了4.39个百分点。

贵州省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站长、研究员冉景丞认为,湿地资源的消涨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针对贵州的情况,主要还是人为因素所造成。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认识不足,盲目开垦和改造导致贵州自然湿地面积消减。污水、废水等处理设施不健全,污染物大量汇集到湿地中,超出湿地纳污容量,使湿地资源受到破坏。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是“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湿地的安危,直接影响到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保护管理好贵州省湿地资源,对维护“两江”流域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相比过去10年全国湿地保护的蓬勃发展,贵州的湿地保护明显落后。目前,中国有46块国际重要湿地,贵州为零;全国有577处自然湿地保护区,贵州只有8处;全国有468处国家湿地公园,贵州只有19处。

10年间湿地面积的消减,也使得有着“地球之肾”美誉的湿地生态系统在喀斯特地貌的贵州显得倍加珍贵。

贵州湿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引起了贵州省的高度重视。目前,贵州已通过立法、建湿地公园、建湿地小区等形式,开始加大湿地保护力度。

2013年初制定出台《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并纳入立法计划。贵州省将整合政府、法律、科技、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强化依法“治湿”。

2013年,贵州省新增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个,建成国家湿地公园1个,新增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6个。到目前为止,贵州省已经建成湿地自然保护区8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8处,今年还将申请上报10处以上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并启动10处省级湿地公园和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湿地在人们的生活中至关重要,否则也不会被称为“地球之肾”保护湿地不仅仅是依靠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也要靠大家一起保护,希望大家通过共同努力,一起将美丽的湿地,建设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家园。

 
标签: 湿地保护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园林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