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 客服热线:0527-83091818

大力发展花卉旅游业的发展意见

   2014-10-21 955
核心提示:近年来,虽然花卉旅游呈现一片蓬勃发展的态势,但由于花卉旅游特别是花卉行业内企业创办的花卉旅游项目规模太小,吸引的游客数量有限,往往不受相关部门的重视。因此,将花卉旅游做大做强是行业内今后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虽然花卉旅游呈现一片蓬勃发展的态势,但由于花卉旅游特别是花卉行业内企业创办的花卉旅游项目规模太小,吸引的游客数量有限,往往不受相关部门的重视。因此,将花卉旅游做大做强是行业内今后发展的方向。

    宜昌高农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世界名花展”,最近几年的游客数量都超过10万人,但在项目伊始对外开放、收取门票时,与旅游、物价等相关部门对接非常麻烦,总经理邓国文有时不得不“曲线救国”。花卉旅游的重点还是旅游,作为一个行业的顶层设计,《意见》的出台无疑对于行业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以前花卉旅游在很多地方是不受行政管理部门重视且脱离组织管理的,因此各项政策无法对接。显然,《意见》至少从行政管理上将花卉旅游纳入旅游业管理框架,无疑是一个巨大利好。

 

  事实上,作为目前花卉转型期的一种尝试,花卉旅游具有的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花卉从业者所关注。此时《意见》好比一个框架,将花卉旅游纳入进来,避免其游离于体系之外。重庆大木花谷景区负责人夏雨认为,《意见》为发展花卉旅游确定了很好的政策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环境。 更好的消息则是《意见》中提出要支持旅游宣传推广,规划编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金融政策,这无疑让资金屡屡捉襟见肘的花卉旅游企业喜上眉梢。夏雨告诉记者,花卉旅游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如果有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对于花卉旅游项目经营初期有很大好处;未来也一定会吸引到风投资金,从而迎来更大的发展契机。

 

  虽然花卉旅游在各地进行得如火如荼,但目前同质化已经有所显现,比如在花材使用上,薰衣草、柳叶马鞭草、滨菊、波斯菊、百日草、向日葵等花卉在各个园区屡见不鲜;至于郁金香、百合等花卉则更是流于泛滥。

 

  花卉旅游应有更高起点和更多创新。成都鲜花山谷负责人周小林认为,花卉旅游应该注重花卉背后所蕴藏的人文特色,不能仅限于看花、卖花,而是要销售花卉背后的文化理念。因此,鲜花山谷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蜀葵园、中国原生百合园,并以此为基础,来展示中国本土花卉的魅力。“我们所提倡的是将美丽带回家,这种美丽不仅仅是花卉本身,可能还包括由花卉元素延伸出来的各种文化产品,比如花卉主题瓷器、花卉主题布料等。”周小林认为,花卉旅游目前来看门槛低,容易重复,特别是花卉行业内的人来做,往往将花卉旅游做得太“实”,仅看重花卉本身,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创意。

 

  《意见》中强调各地要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内容,为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特色花卉旅游成为必然,因此花卉企业从事花卉旅游时,要从花卉的圈子和思路跳出来,跨界联合,用互联网的思路经营花卉旅游。他认为,在此过程中,花卉文化创意可能是一个突破口。

 

  目前,不少地区的花卉旅游正处于“跑马圈地”抢占优质自然资源的阶段,但随着无资源可“抢”后,花卉旅游该怎么做?解放思想、创新意识的作用会凸显。正如《意见》中所希望的那样,荒山、荒地、废弃矿山都能成为花卉旅游业者的工具。“比如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天坑花园,就是利用一个废弃的天坑做文章。”邓国文表示,这是一种新的尝试,面临很多挑战。

 

  《意见》从政策方面把花卉旅游从农业经济层面界定到旅游经济层面,为其发展提供了契机。“但这只是进了门槛,至于分享金融、土地、财税等方面的利好,肯定取决于行业发展水平。”邓国文表示。不过,周小林认为,在政策利好的条件下,相比传统的旅游产业,花卉旅游因为其低成本大产出的优势,未来大有可为,某些方面或能超过传统旅游产业。


 
标签: 花卉旅游 意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园林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