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苗木行情一直不错,很多地方大力开展苗木种植收到了不错的效益,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增长。这使得一些地方政府也萌生搞苗木种植的想法,万亩甚至十万亩级的苗木产业发展规划纷纷出台。但是这种看似很好处多多的苗木产业经济也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特别是新建的苗木产区,需要在时机、长远规划和产业主体三方面认真分析。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地方政府组织发展苗木产业通常是在苗木市场形势好的时候进行。他们乐观地认为这是抓商机,同时也更有利于调动农户的种苗积极性。但苗木市场的规律是冷热更替型,这样做很容易发生行情好时没苗卖,苗木出圃时又遇上市场低潮的尴尬境地。到最后严重挫伤了育苗户的种苗热情,反而不利于后期工作的开展。因此,政府组织苗木种植的时机选择十分关键。
合理选择时机需要对全国苗木市场有一个综合性的了解和认识,这一点做起来很难,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能盲目跟风种植,哪种苗好卖就种什么的想法决不能有。
下面是政府组织苗木种植需要考虑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1、对于地处偏僻,苗木向外运输困难的地区,在苗木规划时一定要考虑后期的苗木外销问题。
2、苗木种植的风险是跟时间成反比的,就是短期看市场行情波动大,但从长期看风险较低。政府在做苗木规划时,一定要考虑当地苗农的抗风险能力。所以前期规划时,应以企业和种植大户作为主体。
3、政府应当鼓励和引导种植户发展当地特色苗木产品。